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系統架構(Block Diagram),可概分成前段--影像感測器(Image
Sensor)與後段(Backend)影像處理兩大區塊。影像感測器IC最主要扮演的功能在,將光波轉換成電流訊號,後段影像處理IC則是負責處理影像訊號、與手機相關元件互連,如手機的基頻(Base
Band)、面板控制IC(LCD Controller)等。
影像感測器的種類,依照製程的不同可分為,互補金屬氧化合物影像感測器(CMOS Image Sensor)、電荷藕合器件(Charge Couples
Device;以下簡稱CCD)兩種。由於CCD從製程開始就與CMOS有相當大不同,所以單就整合度分析,採用CMOS影像感測器所組裝成的影像感測模組,在整合度上會高CCD許多,但是若從影像品質來看CCD又略勝CMOS一籌。
在日本市場CCDCamera
Phone從2002 H2開始熱賣,但從全球產業觀點展望未來,由於CCD產業一直有產能短缺的疑慮,所以在手機用的影像感測模組市場上,CCD會在比較高階的Camera
Phone出現,而CMOS會在中階的Camera Phone勝出,並不致於發生互相完全替代的狀況。
手機用後段影像處理IC的系統架構,在後段影像處理IC部份,通常包括以下功能區塊:「數位訊號處理器(Format Convert)、影像調整(Gamma
Correction)、白平衡與色彩調整(Auto White Balance & Color Correction)、JPEG輔助處理器(JPEG
Co-Processor)。
與數位相機應用中的後段影像處理IC不同的是,手機應用後段影像處理IC會省掉一般用途輸出入通道(GPIO=General Purpose Input
Output)、USB或TV編碼介面(USB/TV Interface)、聲音輸出入介面(Audio
Interface)等,這是因為手機內部會有其既有的架構限制,後段影像處理IC的業者,暫時無能力去整合其他部分。
而目前業者最關心,莫過於影像感測器紛紛整合部分後段影像處理IC的功能;以及如TI、Motorola等手機晶片大廠,從基頻晶片跨足多媒體應用(Multimedia
Application Processor)單晶片,對後段影像處理IC未來發展空間的影響。